大兴善寺是西安现存最古老的寺院,始建干西晋武帝年(265—289年),初名“遵善寺”。在隋炀帝时期又被定名为“大兴善寺”
。那我们接下来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个大兴善寺的形成故事,在这座寺庙建立的时候是否也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呢?我们接下来就看看这座寺庙的故事是如何发展的。隋唐时期,大兴善寺与慈恩寺、荐福寺并列为长安三大译经场所,天竺“三大禅师”那莲提黎耶舍、阇那崛多、达摩芨多曾在此弘传密宗法旨。唐元和四年(809年),寺内增设藏经。
清顺治年间,该寺先后建起山门、大雄宝殿、钟鼓楼,方大殿,形成现有规模。如今的大兴善寺藏有唐代石狮、宋代木雕千手观音像、明代如来画像和清朝西藏喇嘛教僧人绘制的《二十度母画像》等文物。1966年,大兴善寺辟为公园后,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八方游入。
唐宪宗年间,僧人守素在大兴善寺诵念《法华经》,每日研读不懈,大兴善寺是密宗祖庭,亦是京都长安的一所著名寺院。来此礼佛的各地僧人,无论何宗何派,均可按自己的信仰选择不同的修持方法。
这里的学佛气氛十分浓厚,僧人们皆大欢喜,每个人对这个地方都会有很深的眷恋,尤其是这些来此地礼佛的人,每个对宗教极度信仰的人都会来这里看看,来感受一下这里的氛围。
守素修行之所处于大兴善寺清幽雅静之地,院内草深林茂竹拥翠,闲人极少涉足。据说,守素秉性憨直,连鸟雀也喜欢他,每次只要他出现,他的身边总会有很多的小动物围在他的身旁。
每当寺院午斋时,小鸟便成群结队飞来,落在他的肩上和手上,甚至跳到化缘的钵子里啁啁乞食。到了夜晚,守素捧经在手,朗朗高诵时,寺外还会跑来一只貉子,昂首竖耳,谨慎小心地守卫在守素身边,守素苦学的精神也感动了院内的四株青桐树。
传说这四株青桐树有“出杆”的习惯,尤其到了盛夏,树叶上滴落的汁液常会弄脏行人的衣服,引起俗人的不满。一年夏天,当朝宰相郑絪为消进暑,率手下人游大兴善寺。经过守素的院子时,郑絪发现这里郁郁葱葱的,景色非常的优美,凉爽宜人,觉心情愉快,他挑选一块阴凉处所,准备坐下小憩一会。
这时,四株青桐树上的汁液滴滴答答掉下来,把郑絪的御朝眼看弄得斑点点,使他大为扫兴,他感到非常的生气,这树的汁液把他的朝服都弄脏了。郑絪生气,吩咐手下人立刻把这四棵树连根拔掉,再种上几棵别的树,正当随从们要动手伐树时。
守素急匆赶来,双手合十,替树求情道:“阿弥陀佛,万物皆有灵性,请郑大人高抬贵手,免置这青桐树于死地吧!”郑絪依然不依不饶道:“此树滴液污秽人身,实为‘恶木’,既有灵性,若转生人间,就是恶人’,理应严惩。”
守素见求情无望,便向郑絪保证他可让这四棵树从此不再滴液,以示痛改前非。郑絪满腹狐疑地说“真能如此,我便不砍了。”守素当即转身向四棵树痛心道:“贫僧风风雨雨陪伴你们20余年,却不想你们今日被冠以‘恶木之名,伐倒焚烧,真是可叹!谁让你们不早日警醒呢?”
四树闻言,枝叶沙沙作响,似在扪心自问,又好像在哭泣,过了一会儿,树身上的汁液竞逐渐干涸,果然这四棵青桐树再也不出汗了。人们为此大发感慨说:“四株无血无肉的大树,尚能闻过则改,真比那些聒不知耻、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还要有灵性、通人情啊!”
这就真的是很感动,这四棵大树居然如此的通人性,守素为了他们的性命着想也表明了守素就是这样一个真诚的人,不论是对人还是对物,只要是世间有生命之物,都会引起他的怜惜。
这就是大兴善寺的名字的来源,因为守素是个有善心的人,所以人们就把这座寺庙称之为大兴善寺,就是希望来这里的人们感受到这种氛围,希望大家都能善待身边的事物,不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,他们能存在就说明他们有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。这座寺庙里面的人和物也教会了大家一些充满善意的品质,希望这座寺庙的意义能够一直传承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