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悲咒全文网
大悲咒全文网
放下就是快乐 在闹市中修行 色难 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孝的故事
主页/ 布衣百姓/ 文章正文

《金刚经》法句探索 03

导读:《金刚经》法句探索 03 「菩萨于法,应无所住,行于布施。所谓不住色布施,不住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布施。须菩提!菩萨应如是布施,不住于相。何以故?若菩萨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...
《金刚经》法句探索 03

「菩萨于法,应无所住,行于布施。所谓不住色布施,不住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布施。须菩提!菩萨应如是布施,不住于相。何以故?若菩萨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

。」

一、成佛大道--离相布施

「布施」是六度万行的总要,也是修行成就的资粮。布施可略分为三:

一、财 施:布施生活资源,利益众生免飢寒苦。

二、法 施:布施生命智慧,利益众生转迷为悟。

三、无畏施:布施正向能量,利益众生无有恐怖。

于外,布施解众生之苦,与众生喜乐。

于内,布施化贪爱之心,去执着之迷。

最圆满的布施莫过于「离相布施」,不执着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等世间万相,心中没有半丝牵挂--施空、受空、施物空。「完完全全都是出自真诚,实实在在没有半点妄求」,这就是 菩萨的广大心量,这就是佛教导大众的正知正见。布施如是,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亦是,无量诸善亦復如是。

二、「福德不可思量」的慈悲与深意

布施是福田种子,成佛根源。布施愈真诚,心量愈宽广,福报就愈殊胜。

世尊开示「若菩萨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」,有其无尽慈悲与深意。

(一)因果不昧,不执善恶

布施得福:财佈施得财富,法佈施得聪明,无畏佈施得健康长寿。大心菩萨行布施以修清淨,未曾计较回报。不过对于未发心或初发心的大众来说,持善布施多少是为了求得福报。虽然「有所求」就「有所障」,不过「佛氏门中,不捨一人」,所以 世尊苦心劝说行善得福,因为这是接引众生的第一步。

种恶因,得恶报,苦不堪忍,不劳多言;

种善因,得善报,虽是美事,尤须谨慎。

为什麽?因为「逸豫足以亡身」!受用福报,顺心如意,较之身陷逆境,更易迷不自知,而有失足之恨,甚至积久功果旦夕瓦解!

业报有时,流转无穷,执善执恶,究竟皆苦。六祖尝言:「不思善,不思恶。」正是启示大众:「布施利众生,善恶自随缘。心淨莫思量,是为真修行。」

(二)着相有漏,离相清淨

着相布施,有求可应,报尽有时,或生贪爱,得不偿失。

离相布施,不生他念,去执清淨,福慧俱长,不可思量。

(三)遇事随缘,无事挂心

《金刚经》教导「不住于相」的大智慧,「相」就是「世间种种现象」。以福德而言:贪求福德,不好,因为福来福去皆是缘,想要紧抓不放,无异抽刀断流,只是白忙一场;否认福德,也不好,因为因果分明,行善自然得福,刻意遮眼不看,同样落于偏执。

世事是相,福德亦是相。真正做到「不住于相」,就是「遇事随缘,无事挂心」,只管做该做的,走该走的,不明白怎麽走,多读经、多亲近善知识,智慧自然现前,路就不会走偏。

福来了,就安心领受,以惜福之心继续为众生造更多的福,如此乾乾淨淨、自自在在,不单福德受用不尽,更能慢慢找回本来的清淨!
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
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

南无阿弥陀佛

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

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

南无韦驮菩萨

南无伽蓝菩萨

南无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摩诃萨

此文出处台湾牟尼精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