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悲咒全文网
大悲咒全文网
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第三册 菩萨行证 第四册 佛教史 第五册 宗派概论

菩萨道的经论介绍

导读:大乘经论里有许多蕴含菩萨道的思想,今列举《圆觉经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胜鬘经》,《大乘起信论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、《菩提道次第论》等三经、三论,略说菩萨思想的经证。...

  第十九课菩萨道的经论介绍

  大乘经论里有许多蕴含菩萨道的思想,今列举《圆觉经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胜鬘经》,《大乘起信论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、《菩提道次第论》等三经、三论,略说菩萨思想的经证。

  一、《圆觉经》:

  全名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》,一卷,唐朝罽宾佛陀多罗译。是唐、宋、元、明以来,贤首、天台、禅宗等教下、宗下,盛行讲说研讨的经典。

  本经的内容,是佛陀为文殊、普贤、弥勒等十二大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,主张人人本具圆觉妙心,在圣不增,在凡不减。由于凡夫以四大、六尘作为身心假相,就像病目妄见「空中华」、「第二月」。

  如何证得与佛陀平等无别的圆满觉性?佛陀对普觉菩萨说明:欲求圆觉,要尽一切虚空、一切众生,皆令入究竟圆觉。对弥勒菩萨开示:修学圆觉法门,应求诸善知识,发广大心,正立菩提愿,承受善知识教诲,能免于堕入邪见,不妄自修诸魔业。

  佛陀最后嘱咐圆觉菩萨:佛陀灭度以后,末世众生求道不成,当精勤忏悔往昔恶业,安住大悲心,为诸大众施大饶益,才能圆满菩萨发心。

\

  二、《解深密经》:

  本经共五卷,分八品,唐玄奘大师译,以大乘境、行、果甚深奥妙的法义为全经的宗趣。乃唯识宗所依据的「六经十一论」之一,更是大乘唯识学证知阿赖耶识的理论根源。

  《解深密经》初四品明所观境,次二品辨能观行,后一品显所得果。在序分时,即明示如来庄严所依,「大念慧行以为游路,大止妙观以为所乘,大空、无相、无愿解脱为所入门」,依定慧等持之力,入三解脱门。

  《解深密经》的〈地波罗蜜多品〉中,佛陀为观自在菩萨说明六度为一切菩萨的学处,并以修学五法:一者、信解正法;二者、修十法行;三者、护菩提心;四者、近善知识;五者、勤修善品:作为资益六度万行的完成。

  三、《胜鬘经》:

  本经全称《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》,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译,共十五章,立「如来藏」之说,以「心性本净,客尘所染」,宣说如来藏的密意。本经融和《法华经》「三乘方便,一乘真实」及《华严经》「净心妙有」的思想,并集其大成。

  全经的宗旨,有四种含义:一者、摄受正法,救度众生;二者、奉行大乘,胜二乘果;三者、破烦恼缠,显如来身;四者、净秽平等,解缚一如。

  胜鬘以十大受、三大愿,开展菩萨大道,坚持净戒、不慢尊长、不瞋众生,以无厌心为众生说宁舍身、命、财,护持正法等,都显示菩萨的愿行就像勇猛的狮子,信受大乘,心无怯弱。

  四、《大乘起信论》:

  简称《起信论》,马鸣菩萨造,南朝真谛大师译,共一卷,以「一心、二门、三大」为理论基础,建立一心二门、真妄同体、净染同一的思想,发挥真如缘起论「心性本净」的境界。

  《起信论》主张「心性本净」,譬如大摩尼宝,体性明净,但须种种方便熏修,才能得其明净。论中提出四种方便,可远离信心怯弱,毕竟不堕二乘之地:一者、信真如之理,起于大悲;二者、惭愧悔过,止一切恶;三者、爱敬三宝,能消业障;四者、大愿自在,遍一切众。还有以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止观等方法,成就四不坏信。

  《起信论》总述菩萨发心修行的过程,是依「众生总摄一切法」,统合净染的分别。就如同《华严经》所说:「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」

  五、《瑜伽师地论》:

  本论篇幅很大,共一百卷,弥勒菩萨说,无著菩萨记,唐朝玄奘大师译,内容分五部分,其中以〈本地分〉的十七地义最为重要,说明三乘十七地所依、所行的境界。

  十七地概分为境、行、果。境即三乘人所观的境,行则为三乘行者的修行,以修习闻、思、修三种慧行为共法。在第十五地中的「菩萨地」提及:菩萨以发心为依止,并以平等分布,心喜施与;修和敬业,善顺他心;知恩知报,不怀怨结;难行事业,皆无畏惮;诸苦难中,悉能安忍;性不顽钝,性不愚痴等六波罗蜜多,满足福慧资粮,成熟菩萨种性。

  菩萨种性优于二乘,由大悲心熏发,能成熟一切佛法及诸有情,于涅槃不多愿乐,于众生不生厌离。

  六、《菩提道次第论》:

  这是西藏宗喀巴大师所著。全论述说三士道,即人天乘、声闻乘、菩萨乘的修学过程。此为总摄佛教全体要义,故名《菩提道次第论》。

  三士道共同基础有二:一、为亲近善知识;二、为思惟人身难得。下士道为离三恶趣,升人天之道。须皈依三宝、深信因果、止恶修善;中士道为涅槃道,以戒、定、慧三学,出离三界生死;上士道为菩提道,欲救度一切众生,成就无上佛果。由此发起菩提心,求受菩萨戒,以六度成熟自身,以四摄法利乐有情。

  「三士道」的修行是不分宗派传承,都要学习的善品道法,故又称「共同道」。

  此外,与菩萨道有关的经论尚有:《华严经》中菩萨以清净身、语、意成就愿海;《法华经》中菩萨常以无畏施与众生;《维摩经》中菩萨因众生病故病;《大智度论》中明言菩萨以六波罗蜜为实践方法;《摄大乘论》中,以增上戒学、增上心学、增上慧学,为菩萨共遵学处;《入菩提行论》中,则说先忏悔罪障,恭敬三宝、师长,并以随喜修学一切善法方便,方入菩萨广大行门,圆满菩提。